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

臭氧機的潛在危機

問題:針對「臭氧機的潛在危機」一文的後續說明

出處:消費者報導 [消費會客室]單元 265期 p4

您好:
  我剛買了兩台臭氧機,也介紹朋友購買,但看到貴刊的相關報導後,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,於是打電話到賣臭氧機的店裡詢問,他們傳真給我一些資料,但是與貴刊的報導有些出入,請貴刊提供資訊,讓我們使用起來更安心。

長期訂戶陳小姐

建議:

編按:
  本刊於2003年3月號所報導的「臭氧機的潛在危機」一文,係對使用臭氧機時應注意的事項提出警示,避免危害,並無針對特定業者,亦無全面否定該商品的用意。
  對於讀者的疑惑,本刊提出以下說明:
 一、肉類為蛋白質,由胺基酸組成,經過臭氧處理,會產生致癌物亞硝酸,在毒物學的專業書籍及198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導都已很明確。
至於業者強調「臭氧處理肉類時,可以分解肉類中的抗生素、荷爾蒙及有機化學毒素」,經進一步請教消基會食品營養的專家,其表示且肉類中的抗生素、荷爾蒙有多種,臭氧對於每一種的作用並不相同,能否均有效果很令人質疑。而臭氧也會和食物本身的成分作用,此一變化是消費者應該注意的。
  二、以國內來說,加氯消毒要比加臭氧來得適用。原因是從水廠到家庭的這一段管線,甚至到住家的水塔,都非常可能含有細菌,而自來水中殘留餘氯才能將管線內的細菌和微生物殺死,但如果是用臭氧消毒,因為不會殘留,在管線部分就沒有消毒作用。且用臭氧消毒家中的自來水,水中的餘氯反而會與臭氧作用產生有毒物質──次氯酸根。
  三、本刊於文稿中已明確表示,從根部吸收進植物體的農藥,是無法用臭氧除去的。臭氧只能去除表面的水溶性農藥,既然是水溶性,只要經過足夠的清水浸泡與清洗,一樣能清除。是否還需要用比較昂貴或程序複雜的方法來處理,就由消費者自行選擇了。
  四、經詢問環保署環檢所人員表示,國內目前並無臭氧機產生量的檢測方法,而國內經環保署認證的檢測機構也沒有任何一家可以檢測該項目。故即使臭氧機標示了產生量,正確與否亦有待評估。既然連臭氧機排出的量都無法測得準,當然即使具有「時間控制」的功能,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。
  五、目前環保署針對民間檢測機構有進行「認證」的工作,且該認證每年均須再審核,並非一證到底,而所能驗證的項目亦有詳細規定。消費者可上環保署環檢所網站http://www.niea.gov.tw/asp/epa/welcome.asp查詢經認證的民間檢測機構名單及其可驗證項目。業者如標榜具有測試報告,但究竟是哪個檢測機構、測試了哪幾項功效,實應對消費者確實說明清楚。
  六、業者表示臭氧的氣味「聞得的界線是0.01到0.02ppm」,該「界線」的說法並不正確。超過限值是聞得到,但究竟超過多少,人類的嗅覺是無法判斷的。況且,「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」的道理,國人皆知,消費者使用時,仍不應以「聞不聞得到」來判斷濃度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